盘点:全国478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顺利上市。
2017年8月,碧桂园旗下子公司东莞碧桂园产城发展有限公司与隆基新能源(现为隆基绿能,SH:601012)展开战略合作;次月,碧桂园又与国内唯一涵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协议。这些问题,碧桂园考虑到了吗?。
2018年3月,碧桂园酒店集团与广州和发能源达成合作意向,为旗下69家酒店量身定制屋顶光伏发电方案。此次与保利(SH:600048)高调联手,是否标志着碧桂园正式跨界光伏,抢食新能源蛋糕?碧桂园选择从分布式光伏电站切入赛道,背后有什么考量?资本市场上,新能源正在 去泡沫,碧桂园选中的光伏发电,是不是一条好赛道?地产+光伏怎么搞?在光伏发电领域,碧桂园和保利并不是最先吃螃蟹的。该公司已于9月28日在上海落地首个光伏+储能+充电的示范项目。这一年,房企造车尚未成气候,恒大、宝能、华夏幸福(SH:600340)也刚刚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比之下,碧桂园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似乎更为隐秘,这也就难怪不少人对碧桂园跨界光伏的技术能力表示担忧。
据官方透露,保碧新能源将上海界龙艺术印刷厂设为首个项目,将为工厂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并配套储能和充电桩。寿命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光伏发电寿命有25年,而住宅产权有70年。根据申万分类,电池组件行业公司均实现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平均增幅甚至高达433%。
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均是硅料企业,且这三家公司净利润破百亿元。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2.38%,光伏支架龙头中信博由盈转亏,光伏银浆龙头帝科股份净利润则降逾八成。由于硅料价格持续走强,上游原料成本上升,引发硅片、组件等中下游企业毛利受冲击,这从此次利润榜前十排名就可以看出。另外,净利润超过50亿,不足100亿元的光伏企业分别有3家,分别是新特能源(96.5亿元)、三峡能源(61.7亿元)和TCL中环(50.01亿元)。
其中,业绩增速最快的三家企业是昱能科技、禾迈股份、德业股份,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37.50%、197.78%、131.45%。1 营收前十强门槛超过250亿元整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光伏企业营收和利润前十位的企业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光伏龙头企业表现突出
2 利润前十强门槛超过30亿元另外,从前三季光伏企业利润排名前十的企业看,硅料企业成为大赢家。营收超过500亿,但不足1000亿的企业光伏企业有四家。分别是隆基绿能(870.35亿元)、特变电工(646.51亿元)、天合光能(581.98亿元)和晶科能源(527.72亿元)。隆基绿能前三季利润达到了109.76亿元,增幅45.26%,列第四位。
根据申万分类,电池组件行业公司均实现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平均增幅甚至高达433%。净利润在30-50亿元之间同样也有三家企业,分别是合盛硅业(45.54亿元)、晶澳科技(32.90亿元)、正泰电器(32.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配件环节,光伏逆变器板块相对亮眼,大部分公司业绩均实现上涨。3 整体格局强者恒强加速综合看,前三季度光伏企业不管是营收前十强还是利润前十强,均有多家企业翻倍增长,光伏市场格局强者恒强的整体格局有加速的迹象。
通威以217.3亿元的净利润居首,同比增长2.66倍,成为营收和利润双冠;大全能源赚了150.85亿元(增幅237.23%),列第二;特变电工以110.56亿元利润(增幅112.98%),列第三。这意味着在今年前三季中,营收前十的光伏企业,入门门槛已经上升到250亿。
营收榜前十中排名第六到第十位的企业,前三季营收均超过了250亿。分别是TCL中环(498.45亿元)、晶澳科技(493.24亿元)、正泰电器(350.17亿元)、新特能源(259.31亿元)和爱旭股份(258.28亿元)。
但随着众多企业开始跨界光伏,为应对市场新变局,知名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开启一体化,光伏市场渐趋激烈。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排名前三的企业均是硅料企业,且这三家公司净利润破百亿元。细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看,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企业不管是在营收还是在净利润上都成为前三季的大赢家。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2.38%,光伏支架龙头中信博由盈转亏,光伏银浆龙头帝科股份净利润则降逾八成。光伏产业链利润向上游集中趋势明显,硅料板块在业内的整体利润占比超过四成。但在辅材环节中,光伏玻璃、支架、银浆等领域公司整体表现欠佳。
未来光伏市场二三线企业无疑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在龙头企业垂直一体化大趋势下,行业重新洗牌难以避免。即便营收前十强增幅最低的正泰电器,增幅也达到了21.73%。
另外,净利润超过50亿,不足100亿元的光伏企业分别有3家,分别是新特能源(96.5亿元)、三峡能源(61.7亿元)和TCL中环(50.01亿元)。其中,业绩增速最快的三家企业是昱能科技、禾迈股份、德业股份,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37.50%、197.78%、131.45%。
在这十家营收十强企业中,营收翻倍增长的企业就多达三家,分别是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爱旭股份。从利润增幅看,利润十强企业中共有通威、大全能源、特变电工、新特能源、晶澳科技等多达五家企业利润增幅超过100%,说明光伏大企业利润在前三季出现爆发式增长。
整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光伏产业市场快速增长,光伏大企业在营收和利润不乏翻倍增长的企业。不过整体而言,组件厂商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利润增速。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光伏板块79家公司平均实现逾11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约58%;平均实现逾1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约92%。由于硅料价格持续走强,上游原料成本上升,引发硅片、组件等中下游企业毛利受冲击,这从此次利润榜前十排名就可以看出。
硅料企业成为前三季度的大赢家,中间环节的硅片和组件营收也出现较高的增长,但毛利率相对降低。从光伏企业营收前十的企业均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清晰的说明今年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很猛。
1 营收前十强门槛超过250亿元整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光伏企业营收和利润前十位的企业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光伏龙头企业表现突出。这几家企业营收增幅均超过50%,增幅最低的隆基绿能也达到了54.85%。
上市公司三季报近期披露完毕,作为今年最热门的风口之一,光伏产业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下,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在营收排名前十的光伏企业,通威股份成为首家在前三季度突破1000亿大关的企业,以1021亿元的营收高居排行榜首位,同比增幅高达118.60%。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光伏产业强者恒强,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从上述数据看,前三季利润榜前十的企业上榜门槛已超过30亿元。利润榜前三强硅料企业增幅均翻倍,硅料当之无愧的成为前三季最引人瞩目的光伏产品。辅材板块表现整体欠佳
在这个复杂的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很难呈现简单的线性特征,那些后来大红大紫的技术,都不是新鲜玩意儿,无论单晶硅片,还是N型电池,都是若干年前的旧技术在新时代因为其他方面的技术创新而焕发生机。技术创新总是不断超越预期,就像20年以前很难想象现在的光伏技术成果,我们也很难预知20年以后的光伏技术进展。
本公众号在今年3月文章《光伏行业的螺旋定律与超额利润》中提到,产能领先只是短期优势,只有暂时性超额利润。换言之,光伏只有当下的最优技术,没有长久的最优技术,各领风骚三五年是常态。
因此我们看到,头部企业在技术储备上,横向不是点状的,而是面状的,纵向也不是一代储备,而是多代储备。当前,P型已经注定不是终极,N型TOPCon也自然不是终极,HTJ、钙钛矿等技术也不是,而且后者还要首先证明是否是过渡技术。